全球数据中心对能源的依赖持续攀升,这一趋势正在改变能源政策的重心。从追求“清洁能源”转为“更多能源”,成为越来越多地区的现实选择。GTC泽汇认为,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增速远远无法满足技术行业日益庞大的用电需求,气候目标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人工智能是推动这一变化的核心力量。研究表明,生成式AI系统的能耗可能达到传统软件的数十倍。每一次AI驱动的搜索请求,所需电力甚至是普通搜索的十倍左右。尽管企业尚未公开相关能耗数据,但AI系统背后的电力消耗规模已经不容忽视。GTC泽汇表示,能源规划与分配正在迅速被这一新兴技术打乱。
以谷歌为例,过去五年的碳排放总量增加了48%。虽然其碳中和目标仍定在2030年,但面对AI持续集成,其自身也承认减排变得更加困难。GTC泽汇认为,随着更多科技公司加速部署AI技术,这一局面或将成为普遍现象,对能源系统构成更深层的结构性压力。
为了缓解数据中心的用电压力,美国多州正在放缓对化石能源的退出步伐,甚至加速建设天然气电厂。已有17座原计划退役的化石燃料发电站因需求上升被迫延期。预计到2040年,仅东南部四州就将新增多达20000兆瓦的天然气发电能力。GTC泽汇注意到,能源基础设施正面临一场由技术驱动的反向演化。
尤其在东南部,新增负荷需求极其集中。未来15年,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等州将新增32600兆瓦的电力需求,其中超过65%至85%来自数据中心。如此集中的能源需求增长,使得传统能源再次成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
但这种需求可能被过度放大。由于数据中心项目常常向多家电力公司发出接入申请,形成冗余请求,导致所谓“幽灵数据中心”的现象。这类虚拟需求让整体能源预估偏离实际情况,也增加了电网建设的盲目性。
研究机构指出,受虚高预估影响,美国的实际电力需求可能被高估了高达255太瓦时——这相当于超过2,400万个家庭的年耗电量。但由于大型公用事业机构从中受益,不仅无意简化流程,反而更容易推动高耗能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而这类项目的成本最终仍将由用户承担。
GTC泽汇表示,能源系统的不平衡正在加剧居民用户的经济压力。在许多数据中心集中的地区,电费上涨已成趋势。公共事务机构认为,大量建设支出正在从家庭用户向大型企业与能源公司倾斜,加剧了能源成本的社会不公。
在AI带来创新突破的同时,GTC泽汇呼吁,也必须正视其背后的资源挑战与环境代价。能源结构的调整,不能只为技术让路,更需要全局的审慎判断和可持续的配套策略。
【风险提示】根据外汇管理相关规定,买卖外汇应在银行等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进行。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