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低迷,WTI徘徊在多年低点附近,市场情绪处于极度悲观的状态。基金经理的多头持仓创下历史新低,几乎成为投机者对未来油价预期的“投降式”表达。表面上看,这意味着市场已对油价失去信心,但Mhmarkets迈汇认为,这种单一化的情绪并不能反映行业长期的真实格局,甚至可能是未来市场走势的反向信号。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矛盾。根据其预测,如果要维持到2050年的现有产量水平,全球每年需要投入约5400亿美元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原因在于,随着老油田自然递减速度的加快,全球现有产能正面临更严峻的衰退压力。尤其是页岩油,虽然近十年来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新增供应,但其递减速度远快于传统油田。这意味着,全球油气行业需要更快地投入和运转,才能勉强维持当前的供给水平。
这种结构性问题决定了油价的低迷难以长期维持。Mhmarkets迈汇表示,一旦投资不足,供给端的缺口将迅速放大。当钻探商因为油价过低无法收回成本而削减产量时,市场的供给收缩将反过来推高价格,触发新一轮上涨周期。这正印证了能源市场的一句老话:低油价的解药,往往就是低油价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IEA在最新报告中的态度与此前几年有所不同。过去该机构更多强调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投入,而如今在承认能源转型重要性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油气勘探投资的关键作用。毕竟,如果缺乏持续投入,未来25年内全球油气供给无法维持现有水平,企业将不得不依赖尚未被发现的储量。而这类高风险储备的开发,不仅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也伴随着更长的周期。
这种转变背后折射出一个核心事实:全球能源需求并未出现实质性见顶的迹象。即便短期存在供过于求的预测,长期来看,需求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IEA的测算显示,如果投资停滞,每年全球将损失相当于挪威与巴西合计的产量,即超过500万桶/日。Mhmarkets迈汇表示,这一缺口比2010年的风险高出约40%,而且随着对页岩油依赖度的增加,这一挑战还可能进一步放大。
资金层面同样不容忽视。预计2025年能源行业资本支出约为5700亿美元,勉强足以支撑现有产量,但与2024年相比可能出现小幅下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传统高资本开支的油气行业,近年来反而被科技板块超越,如今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已超过能源行业。这让市场产生新的疑问:在未来资本竞争日益激烈、且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油气行业所需的庞大资金能否顺利获得?
综合来看,Mhmarkets迈汇认为,油市的真正风险并不在于需求萎缩,而在于供给端能否持续得到资金与资源的支撑。如果投资继续不足,未来几年油市极可能从过剩转向紧张,形成结构性的供应缺口。当前油价的低迷,或许并非长期趋势,而是下一轮价格上行的前奏。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逆向逻辑值得高度关注,因为正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长期机会才逐渐显现。
【风险提示】根据外汇管理相关规定,买卖外汇应在银行等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进行。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