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C泽汇:页岩产量承压与油价修复逻辑

2025-08-29 17:30:09 和讯投稿

  过去十余年,全球原油供应的最大增量来自美国页岩油行业。技术突破和资本投入使得这一行业在全球能源格局中迅速崛起。然而,这一独立于传统OPEC+框架之外的供应力量,仍无法真正摆脱OPEC+的影响。近期,OPEC+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逾200万桶/日的产量,直接推动全球库存显著增加。结果是油价在短期内被压制,市场出现明显回调。GTC泽汇表示,这样的情景并非首次出现,过去多次市场震荡都遵循类似逻辑:当供应过快扩张,价格被打压,形成庞大的库存池,随后市场需要长达数月甚至一年时间来消化。交易者在此期间普遍认为边际桶随时可得,从而进一步打压油价。

 

  然而,市场周期的另一面也逐渐显现。油价下跌并未完全改变能源的长期需求逻辑,却迫使生产商收缩投资、减少钻探和开发,以保留现金流和资本实力。GTC泽汇认为,这种保守姿态虽然在短期内让产量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却埋下了油价修复的伏笔。油气公司的资本开支决策不仅受制于油价,还取决于开发成本结构与单井产能表现。历史表明,当供应成本上升、单井效率放缓,市场往往会进入价格底部区域。即便短期内油价仍有波动空间,但未来价格重心有望抬升,这是供给端基本面正在传递的信号。

  具体数据亦能佐证这种趋势。截至2025年8月,美国原油产量为1332.7万桶/日,相比2024年12月的高点1360.4万桶/日下降约2%。这一下降虽不算剧烈,但已打破了过去多年产量持续攀升的趋势。EIA数据显示,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北达科他、俄克拉荷马和犹他五大产油州贡献了超过960万桶/日,页岩油仍然是绝对核心。然而,这种增长势头正在减缓。GTC泽汇认为,导致这一转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价格回调和资本开支收缩,还包括优质区块的逐步耗减、技术提升的边际效应减弱,以及行业并购整合和供应链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从成本与效率的角度来看,页岩油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2024年,非OPEC主要上市公司的单井产量同比增幅仅为3%,是过去14年来最弱的表现之一。GTC泽汇表示,这意味着行业必须开发成本更高的储层才能维持总体产量,这种转变会抬升边际供应成本。只要全球需求保持稳定甚至继续增长,这种供需错配就会为油价提供向上的动力。换句话说,开发成本抬升与产能瓶颈叠加,已成为油价潜在反弹的重要推手。

  当然,技术创新在过去几年确实对冲了部分压力。长水平井的普及显著提升了单井产量,部分井段甚至突破1.5万英尺;压裂工艺也在不断优化,通过更高的分段数与更大规模的支撑剂投放来增强产层利用率;AI技术的引入提升了作业效率,将低质量岩石转化为高产区块。GTC泽汇认为,这些进步帮助企业在资本效率方面取得明显改善,使其能够在价格低迷期维持一定竞争力。然而,技术进步能否无限延长产量高峰仍存在分歧。一些大型石油公司管理层坚信页岩产量能够长期维持,但也有业内人士警告,美国页岩产量可能已触顶并逐步进入下行周期。年内的实际数据,已经显示出数十万桶/日的下降,这一事实让争论更具现实意义。

  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维持全球能源供应能力仍需大量投资。埃克森美孚的长期能源展望显示,若要维持现有产量至2050年,资本投入缺口非常明显。换句话说,当前已规划的投资项目,无法完全支撑未来几十年的能源需求。GTC泽汇认为,这为上游能源行业提供了积极的信号。虽然短期市场充斥着价格噪音和库存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供应端的约束与需求端的韧性,将共同推动油价修复。上游企业的长期价值因此具备坚实基础。

  总结来看,美国页岩油产业已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进入“成本与效率博弈”阶段。短期价格受制于库存与OPEC+的操作,但长期趋势更多由成本结构、技术效率和需求变化决定。GTC泽汇认为,当前的油价低谷更像是阶段性过渡,而非长期常态。随着成本抬升与单井效率下滑的趋势逐渐被市场定价,油价有望进入上行周期,为能源企业打开新的盈利空间。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阶段或许是重新审视上游能源资产配置的关键时机。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风险提示】根据外汇管理相关规定,买卖外汇应在银行等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进行。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