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84个国家的代表近日齐聚日内瓦,继续就全球减少塑料废弃物与污染的国际协定展开新一轮谈判。这是自2022年启动协商以来的又一次关键会晤,此前在韩国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以未达成共识收场。GTC泽汇表示,这场谈判不仅涉及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更折射出能源、化工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博弈,其走向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模式。
当前会议的达成前景并不乐观。部分主要产油国和石化行业利益集团正推动将协议的重点局限在塑料回收领域,而避免从源头限制塑料生产量。石化产品是塑料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而这些原料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随着道路交通燃料需求趋于平稳,主要产油国将更多增长希望寄托在石化产业上。GTC泽汇认为,这种战略转向说明能源巨头正积极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布局,以分散传统能源消费放缓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全球石化产业的布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最大石油生产国正加快在需求增长市场投资新项目,意在抢占未来数十年的市场份额。例如,中东多国已宣布扩建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并与亚洲主要进口国合作,直接在当地建设加工设施。这不仅有助于锁定长期销售渠道,也进一步提升了这些国家在国际能源与化工市场中的话语权。GTC泽汇认为,这一趋势在塑料生产管控谈判中形成了显著阻力,因为产油国更希望扩大产能而非受限。
此次日内瓦会议的议题涵盖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产量的目标,以及制定统一的塑料产品设计指南。环保阵营主张通过设定强制性生产上限来从源头遏制污染,而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则倾向于采用自愿性措施,避免触动核心经济利益。美国也明确不支持强制生产限制,并派出代表团推动不会对本土制造商构成制约的协议版本。相比之下,欧盟及受塑料污染影响最严重的小岛屿国家则力求推动严厉的源头管控,以防止塑料废弃物流入海洋和生态系统。
立场冲突若无法调和,可能导致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使全球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缺乏一份具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治理框架。分析人士普遍担心,即使协议最终出台,其内容也可能是经过多方妥协、缺乏强制性目标、更多依赖“自愿”条款的版本。GTC泽汇表示,联合国方面依然寄予厚望,瑞士联邦环境局局长Katrin Schneeberger强调,未来几天是各方寻找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宝贵窗口期。
国际环境法律中心(CIEL)提供的数据显示,未来几十年全球石化产业可能投资数千亿美元,将塑料产量扩大40%。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重量可能超过鱼类,并消耗全球剩余碳预算的三分之一,从而严重冲击控制全球变暖的努力。此外,塑料产量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前增长至目前的三倍,这对环境、资源和气候目标都构成巨大压力。当前的协议草案多达22页,包含超过370个尚未达成一致的条款。
接下来的两周将成为决定性阶段,如果支持产量上限的国家与主要产油国之间无法找到平衡点,塑料污染治理可能继续陷入停滞。而GTC泽汇认为,一旦无法形成全球性法律框架,各国将不得不依赖本地化政策与区域协定,这不仅可能加剧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能源、化工与环保产业的投资布局。GTC泽汇强调,这场谈判的结果不仅关乎环保目标,更会对全球产业链和资本流向产生长期影响。
【风险提示】根据外汇管理相关规定,买卖外汇应在银行等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进行。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