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创20年新低,日元为什么崩了

2022-04-21 12:16:00 新京报 

▲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一家外汇经纪公司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日元美元的实时汇率情况。当天的日元兑美元汇率创20年来新低。图/新华社

据报道,4月20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美元兑换129日元关口,创下2002年5月以来新低。

这已经是日元连续14日下跌。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的“日经货币指数”显示,今年一季度日元汇率以5.7%的跌幅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卢布。

日本经济新闻估计,作为出口大国的日本经常项目可能出现42年来首次逆差。如果日元持续走软、原油价格涨至每桶130美元,2022财年日本经常项目逆差将达16万亿日元。

如此暴跌,日元到底是出了什么状况?

▲这是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拍摄的日元和美元纸币。图/新华社

三大因素导致日元暴跌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日元就在贬值通道里不断下滑。这是三个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一是日本央行坚持无限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认为,通缩是日本经济的最大风险,而且日本与其他国家不同,无限宽松并不会造成恶性通胀。对于美元兑日元的汇率,黑田早先就设定了一个上限——1:125,这也被称作“黑田防线”。

进入4月,随着俄乌军事冲突导致外部环境变化,日本央行进一步从“黑田防线”退守。4月18日,黑田再次强调会继续坚持无限宽松政策,其讲话强化了市场对日元贬值的预期,导致日元加速暴跌。

二是美元和日元的息差扩大。美国加息后,欧洲国家和担心资本外流的经济体纷纷跟进。欧美国家的利率多数都已“转正”, 其中美国目前长期利率为2.88,而日元政策利率仍维持在-0.10的负利率水平,导致日元和美元的息差扩大。这刺激投资者抛售日元买入美元,加快了日元贬值速度。

三是季节性因素。日本刚刚进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底的新财年,其央行认为,新一年日本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8%,扭转疫情暴发以来的颓势。日本央行不愿意以收紧货币政策作为新财年的开端,影响市场预期。

主动贬值、被动贬值加上刚进入新财年,三大因素共同推动了日元的此轮暴跌。

▲2022年4月20日,日本东京一家外汇经纪公司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日元与美元的实时汇率情况。图/新华社

日本内部对此看法不一

对于日元目前的大幅贬值,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并不担心,但日本内部也有其他看法。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认为,日元贬值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在当前环境下,日元疲软也有很强的负面影响。所谓的当前环境,是指在全球原油和原材料价格飙升,日元疲软推高了进口价格,拓宽了输入型通胀的渠道,增加了日本企业的成本。

虽然不利于进口,但一般来说,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商品出口。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今年2月,在日元贬值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日本出口总额是644.76亿美元,比1月份的650亿美元还有所下降。

同样,2012年至2014年,在“安倍经济学”——主要是无限刺激政策的背景下,日本出口也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实际上,日本这么多年来坚持无限刺激政策,不敢让日元升值,是因为政策运行空间狭小,简单说就是没得选,原因是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在下降。除汽车及零部件外,日本家电、半导体等传统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萎缩。

比如,日本政府禁止向韩国出口三种半导体原材料,不仅是因为慰安妇历史问题之争,也反映了日本对竞争对手不断攻城略地的担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确实不敢轻易让日元升值。

日本央行把球踢给政府

日元动荡,目前已导致日本通胀有所抬头。据估计,4月份日本CPI可能升到2%左右。适度通胀不是坏事,但日本出现的通胀不是需求扩张型通胀,而是成本推动型通胀,这并不健康。

而且,日元暴跌也有损日元过去“避险货币”的名声。显然,现在美元、大宗商品、贵金属、粮食更能避险。如果日元继续动荡,其国际信用还会下降。

所以,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判断日元的连续下跌是波段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黑田东彦已经表示,汇率问题不是日本央行的事,而是日本政府的事。不管这是不是把球踢给了岸田文雄,岸田都可能不得不接这个球。

今年夏天日本将举行参议院选举,这是岸田内阁的第一个大考。目前,日本企业还没有因输入型通胀大幅提价。但如果企业熬不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岸田可能就该挨骂了。而岸田能出的牌,也只有财政政策。

但不管是通过货币工具还是财政工具,对日元暴跌最多只能起到临时矫正的作用,内需不振、大宗商品价格飙升,都不是短期可以改善的,而日本一些人在国际事务上的上蹿下跳,又进一步恶化了日本经济的外部环境。

从这个角度说,日元持续动荡,这些人恐怕也难辞其咎。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