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钟正生团队: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保持双向波动

2021-10-25 08:08:3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0月25日电 25日,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团队发布研报分析称,展望后市,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仍将保持双向波动、弹性加大的态势。

今年10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至6.38左右,突破6月下旬以来6.45至6.5的震荡区间。将人民币汇率同美元指数的波动拆分来看,从9月初人民币汇率便有着相对于美元指数的强劲表现;十一假期后,美元指数自高位回落,进一步助推人民币汇率升值。

钟正生团队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本轮升值既与美元指数的短期回落走势相关,更反映了我国向好的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态势。

短期变化方面,美元指数回落。

钟正生团队表示,美元指数从10月13日开始阶段性回落,助推人民币汇率升值。按美元指数的构成拆分,近期美元指数回落主要受欧元英镑的升值驱动。但鉴于美国经济的“一枝独秀”、较为确定的Taper路线以及大概率被通过的基建法案,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年初美元指数明显走弱的可能性不大。

英国央行加息预期增强,短期对美元指数产生压制。近期英国央行官员多次释放鹰派信号,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暗示正准备从目前0.1%的历史利率低点上调。目前,市场预期英国央行将于11月加息15个基点,将在12月份加息25个基点至0.5%。若11月4日的会议上英国央行宣布加息,或将进一步带动英镑升值。同时,鉴于欧元区通胀压力加大,加之欧央行的“紧货币”步伐亦或一定程度上受英国央行影响,从而带动欧元升值,短期对美元指数造成压制。

但钟正生团队认为,就美欧经济的相对表现、美联储Taper进度等而言,美元指数四季度并不具备持续走弱的基础。首先,美国经济相对欧洲而言仍还保持“一枝独秀”,对美元的基本面支撑不变。其次,美联储年内正式宣布和实施Taper较为确定,如11月FOMC会议即宣布实施或是Taper落地力度超出预期,预计将对美元指数形成更强支撑。此外,美国基建法案大概率会被通过,将进一步对美元形成利好。

长期支撑方面,国际收支顺差。

钟正生团队指出,长期来看,我国经常账户连年顺差,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向好,新冠疫情“压力测试”下更凸显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出口竞争力,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中枢。

从经常账户来看,我国出口在基数抬升后仍有不断超出市场一致预期的出色表现,贸易顺差高位攀升。今年9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28.1%,进口同比从33.1%下滑到17.6%;贸易顺差也从583.3亿美元提高到667.6亿美元。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东南亚国家供应链进一步受损;其它欠发达国家受制于疫苗普及程度不足,供应链恢复缓慢。于是,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得到持续体现。同时,美联储无限量QE的时长超预期、财政刺激力度高且趋于进一步加码,使得其作为疫情后全球需求的边际提供者,保持了较强的动能。因此,中国出口在基数抬升后,仍在外需盘子、市场占有率、价格因素等方面保持了向好态势,持续超出市场预期,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国际资本流动来看,我国证券投资项下的资金流入平稳增加,为人民币汇率的平稳提供了扎实支撑。尤其是,2020年3月美元“融资荒”和今年春节后美债利率急速上行时期,就是两次很好的“压力测试”。期间其他新兴经济体遭受到较大的资本回流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依然平稳增加。

钟正生团队介绍,资本项目的流入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新冠疫情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吸引外资在我国的布局。在疫情蔓延导致各国生产链条中断的背景下,中国具备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检验。这吸引了外资企业将更多生产环节布局在中国,以减少中间产品跨境流动次数,降低各国疫情封锁和物流延误导致的生产链条中断风险,并充分利用中国产业集群的协调效应和规模经济优势,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深化对外开放,为跨境资本流入提供制度便利。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1)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2)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3)人民币国际化呈现良好势头,央行近期发布的《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2020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提升至2.5%。

展望后市,钟正生团队认为,短期内美元指数仍有走强动力,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动力偏弱;长期来看,我国经常账户连年顺差,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向好,新冠疫情的“压力测试”更凸显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出口竞争力,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中枢。此外,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仍将保持双向波动、弹性加大的态势。(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