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是否会引发金融脱媒、削弱货币政策?央行权威回应来了

2021-07-16 16:35:4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易启江

7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指出,目前,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各界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关其是否会引发金融脱媒、削弱货币政策、加剧银行挤提等方面的争论较为集中。

对此,央行在《白皮书》中回应称,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数字人民币的投放方式与实物人民币基本一致,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同时,人民银行也适当设置制度摩擦,防范银行挤兑快速蔓延。为引导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零售业务场景、降低对存款的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提出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分类设计,分别设置交易金额和钱包余额上限。

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的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的时间,央行表示,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

坚持M0定位 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

数字人民币在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同时,目前,社会各界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关其是否会引发金融脱媒、削弱货币政策、加剧银行挤提等方面的争论较为集中。

其中,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上。有观点认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比存款更具吸引力,可能造成金融脱媒,引发狭义银行效应及信用收缩。还有观点认为,广泛可得的央行数字货币能增强政策利率向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在央行数字货币计息且孳息水平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前提下,可能降低机构投资者对部分低风险资产(如短期政府票据)的投资需求,进而影响相关资产价格。因此,在设计央行数字货币时,应当考虑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也有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不计息方式有利于降低与商业银行存款及其他低风险金融资产的竞争,减少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

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上。有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最安全的资产,在危机时可能会加剧商业银行挤提问题。居民和企业可以便利地将银行存款转换为央行数字货币,导致金融中介规模收缩,金融波动性增大。特别是在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央行数字货币为社会公众快速转换安全资产提供渠道。但也有观点指出,现有电子支付体系已经实现银行间的资金快速转移,央行数字货币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发生银行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如货币危机或主权债务危机),资金将从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所有本国资产中撤离,而非仅从商业银行存款转移至央行数字货币。

对此,央行在《白皮书》中指出,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数字人民币的投放方式与实物人民币基本一致,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同时,人民银行也适当设置制度摩擦,防范银行挤兑快速蔓延。为引导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零售业务场景、降低对存款的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提出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分类设计,分别设置交易金额和钱包余额上限。此外,人民银行还为数字人民币建立大数据分析及风险监测预警框架,以提高数字人民币管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继续稳妥推进研发试点 不预设推出时间表

《白皮书》)指出,目前,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此外,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重点做好以下领域工作:

一是继续稳妥有序推进研发试点工作。根据前期试点测试工作情况,结合试点测试地区发展规划、地方特点,进一步扩大试点测试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数字人民币应用新模式,推动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基于实践动态完善试验方案,与包括指定运营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不断优化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

二是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积极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完善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从密码应用安全、金融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组织开展全方位系统安全测试与评估,保障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为数字人民币研发打下良好的理论政策基础和应用前景。同时,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交流,以开放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规则,共同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